English

从少年杀母事件 看心理教育重要性

2000-03-12 来源:生活时报 赵化南 我有话说

这样的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:一个17岁的少年,只因忍受不了母亲一天到晚要他“学习”的唠叨,竟极其残忍地杀害了母亲。

金华市上高中二年级的少年徐某,去年11月底期中考试成绩排在班级第18名。其母亲得知后非常生气,狠狠地将儿子打了一顿。儿子喜欢踢足球,徐某就说:“以后你再踢足球,我就把你的腿打断。”徐某感到母亲管得太严了,颇有些不满,想不到这种不满竟像火山般爆发了。那天下午,徐母在看电视,儿子走过去也想看一下。徐母说:“马上要期末考试了,你一定要考全班前十名。”徐某说:“很难考的,那不可能。”母亲说:“那还看电视,还不用功点!”儿子说:“我已经够用功的了。”母亲急了,接下来便是老一套喋喋不休的学习呀、成绩呀,说个没完。儿子听了很难过,精神压力很大。突然,他发现门后面的鞋柜上有一个黄色木柄的榔头!他的血开始沸腾,耳边回响起母亲的唠叨声。终于,他彻底地失去了理智,把榔头放在了自己的书包里,然后走到母亲背后,拿出榔头朝母亲的后脑勺猛打下去。母亲疼得大喊,他将母亲按在床上,一边流泪一边打,看着母亲倒在血泊之中,他给父亲留下一个纸条逃跑了。徐某杀人,当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,但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:究竟应当如何要求孩子、教育孩子?

望子成龙,盼女成凤,这是做父母的普遍心理。但是,良好的动机,并不能保证能取得理想的效果。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固有的规律,教育也不例外。如果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,不掌握教育的规律,主观地、强制性地按自己的“设计”来塑造孩子,其结果不但难以奏效,而且可能会增加孩子的精神压力,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,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。更有甚者,会使孩子心理受到创伤,甚至酿成祸端。

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人们在教育孩子成才过程中,往往只重视智育,即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,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。对道德伦理、意志品质、法律意识,特别是心理素质,没有进行过多少教育,有的甚至连这方面的意识都没有,更不要说下多大功夫了。说来说去,就是要求孩子无休止地学习学习再学习,其他什么事都不用管,只要考试成绩好,便万事大吉。其结果是培养出一些道德水平低下、心理素质差,甚至心理严重残疾的下一代。据有关专家调查研究证明,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材影响相当巨大。经对全国148名包括“十大杰出青年”在内的杰出人物调查,发现他们所以成材,主要是非智力因素表现突出,而不是智力因素表现突出。这一结论,很符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。这就告诫我们,对孩子的培养教育,一定要十分注意培养他们的健康的心理、健全的人格,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加以正确引导。否则,就有可能重蹈徐母的覆辙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